Fork me on GitHub

回忆录 CHAPTER Ⅳ 新的篇章

我在一九五九年夏季初中毕业,学校要求毕业生要主要报考高中、师范。高中是绝对上不起的,当教师是臭老九,经过反复的斟酌,我选择了当时自己觉得最受人崇拜的专业:农机化专业,这可是毛主席提出的四化之一,就这样我顺利录取到了郑州农机化专科学校(1960年,郑州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并入河南农学院(现河南农业大学),组建河南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我仿佛已经能够想象出自己开着铁牛奔驰在祖国广阔原野上的场景了。

那年全校有毕业班四个,录取农机化专业的一共有四个人,甲班的王文武,丙班的丁立志,以及丁班的我和王若平。九月份就要开学啦,我们的学校在省城郑州,郑州在哪里,路有多远,要坐汽车和火车才能到达,这些对于没出过远门的我(在石桥上学期间只到过南阳城区一次,参观李花庄铁牛耕地,面粉厂的大型面粉加工设备)来说,真是无比新鲜,更何况就要长期离开父母,相隔好几百里呢。去郑州要结伴,毕竟人多智谋广啊,我觉得约上同班同学,又录取同校的王若平是首选,我估计她也会首选我结伴同行。经过打听得知,郑州农机化专科学校和郑州计划经济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农业路),距离很近,为此又约上录取该校的赵玉珍,闫学珍结伴。

行动路线、时间、人员集合地点等确定后,我们头一天先各自步行至南阳,晚上住在闫学珍的亲戚家(地址在老一中东,现在的市第八小学附近)。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乘坐南阳开往许昌的代客车(也就是货车上加一个帆布篷,车厢上固定有大连椅),到达许昌汽车站已经是下午了,经过购票排队,在火车站排队候车,终于坐上了一辆从三门峡至许昌的火车,我们于次日凌晨抵达省城火车站。经过打听得知去北郊(那时农业路附近是郑州的郊区)那趟公交车是烧木炭的车,夜里无法发车,于是我们决定坐三轮车去学校。其实当时学校在火车站设有接待站,有车接我们,可是我们奔波两天,初到省城,火车站又乱,竟然没有注意到。

从偏僻的农村到南阳首府,到许昌,到河南的省会,全国交通大动脉,漫长的路程,全新的景象,我心中的那份心情可想而知,生活,全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入校之后学校首先对我们进行了专业教育,介绍学校环境:大礼堂、小礼堂、校医院、图书馆、教学大楼、大体育场等,学校有高水平的篮球队,棒球队和排球队,学校的业余剧团,还能去校外演出的剧团。每周末学校都会放电影,有各种球队比赛等娱乐活动。学校有大型实习工厂,车钳电焊,车床设备齐全,所加工的游标卡尺,缸盖修理等工艺具有很先进的水平,可以当做商品售卖,有订单,能赚钱。大小汽车数量,实习用各型号链式和轮式拖拉机齐全。学校还有菜地百亩,黄河滩可耕地几百亩,每年收成很多小麦,伙食是八人一盒菜,而且吃饭不限量,管理生活的副校长在大礼堂讲话时宣布,要把大家都养成大胖子。

学校不收书本费、生活费,每人每月12.5元,除了医疗费1.5元外全是生活费。生活、学习、环境全都令人满意,四中时期的阴影全都抛到脑后了,那里的生活是崭新的,前途是无量的,只等毕业分配工作,当干部,拿工资,养家糊口了。

然而好景不长,一九六零年的秋季,左倾思潮翻涌,阶级斗争、政治运动席卷全国,粮食生产急剧下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降到了最低水平线(1960-1962年发生了著名的三年自然灾害,河南等粮食产地受灾尤为严重)。省城告急了,就要断炊了,刚开始学校提出“低标准,瓜菜代”,用东北运来的大豆面加上黄河滩的蒲草做窝窝头吃,稠一点的大米饭用秤称。再往后,火车运到郑州的粮食竟然来不及开进粮店,大专院校的车就已经开到火车站拿着粮本开始接货了,学校再也坚持不下去了,郑州也坚持不下去了,唯一的方法是减少城市人口,减少不种地只吃饭的人的数量,于是在六一年,人口集中的大专院校全部停办,以减轻省城压力,农村是广阔的天地,我只能重新回到广阔的农村了,我重新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家。

虽然能见到久别的父母,可是回家的心情一点都不愉快。我心事重重,学校宣布放长假,有多长?还能回校吗?连粮户关系(指粮食与户口关系,当时有农业与非农业两种户口)都又非转农了,还有机会农转非吗?看来只能做一辈子的农民啦。你放假,我放假,结伴回老家。又是经历同样的交通路线,经过一天一夜的折腾才到南阳,那时又是凌晨,我和同学王若平背着行囊,低头不语,步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天亮才走到蒲山殷庄她的家,该歇歇脚了。她慈祥的妈妈为我俩做了一顿削过皮的红薯白面疙瘩,接待诚恳热情,她哪里知道接待的人竟是她未来的女婿呀!那可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这顿饭我终生难忘,饿了甜似蜜,不饿蜜不甜啊,削过皮的白面面疙瘩,又香又甜不塞牙,怎么能轻易忘记呢,这是我在若平家吃的第一顿饭。

结伴同行去郑,结伴同行回家,感谢您招待的这顿饭,感谢我的老同学,再见吧老同学,再见!不送啦!我又迈步向家的方向走去,可我像霜打了一样,无精打采,徒步走回魏庄的家里。

-----The ---- end ------- Thanks --- for --- Reading----